《爭氣》學術展映
by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2014年12月20日14點30分,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迎來紀錄片《爭氣》學術展映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教育創新基金啟動儀式。活動邀請了華人電影工作者、紀錄片導演楊紫燁,監制何靜瑩女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光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及眾多高校校長和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啟動儀式。他們與對教育情結和社會創新感興趣的人們共同分享《爭氣》紀錄片的創作歷程,共話青少年成長這一永恆的教育主題。展映結束後,導演楊紫燁和監制何靜瑩分別在北國劇場和二樓會議室舉行了分享會,就她們的專業與嘉賓、觀眾對話。
《爭氣》是一部由奧斯卡金像獎紀錄片得主楊紫燁( Ruby Yang)執導、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出品、利希慎基金聯合出品的感人勵志電影。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去年邀請八十位來自四所被視為弱勢學校的中學生,參與演出一個融合品格與藝術與教育的音樂劇。而影片便是由彩排首天開始,一直記錄這班年輕人生命蛻變成長的歷程。
影片創作源起於導演楊紫燁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個場景:2013年4月,她回到香港去看音樂劇彩排,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景像便是導師鐘少雲(Emily)正在幫一位剛失明的學生子諾練歌。“他用雙手努力地摸著凸字,我看見他內心有股力量,要以歌聲把那股力量迸發出來,那一幕大大的觸動及震撼了我。”楊紫燁最終決定回港接拍這部紀錄片,“眼前這班中學生都來自弱勢的學校,但我卻不感覺有何不同,他們可能成績稍遜,為何竟有這種標簽加諸他們身上?即便他們有些壞習慣,又何須因此而判定其一生的成敗?”“當社會人們紛紛追捧高學歷及專業資格,但對於做人應有的品格呢?”紀錄片《爭氣》則試圖用影像讓觀眾思考這一問題,並找到所謂“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分界點。影片放映過程中,觀眾被影片主人公阿博和子諾的改變與進步所吸引,更為老師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所感動。
展映結束後,校領導、捐贈人和相關人員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教育創新基金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光巨教授宣布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教育基金啟動。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教育創新基金旨在借助社會力量,鼓勵更多有教育理想的藝術家為教育服務,資助師生開展藝術創作和教育活動,培養舞蹈、音樂、美術、書法、影視創作等領域的卓越藝術與教育人才並扶持優秀藝術與教育領域項目。
在何靜瑩主持的社會企業創新與品德教育分享會上,她與嘉賓分享了企業創新與提升道德素養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監制何靜瑩於2009年在社會企業Lplus H Fashion擔任執行董事,並專注為香港重建高級毛衣工廠,發揮自強精神。2013年創辦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擔任董事,透過藝術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其後分別擔任音樂劇《震動心弦》、《逆風》及紀錄片《爭氣》的監制。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光巨教授與香港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兼任香港大學教研發展基金策劃總監徐詠璇女士,《爭氣》導演楊紫燁女士,監制何靜瑩女士共同為基金揭牌。
同時,紀錄片《爭氣》創作研討會在三樓何思敬講堂舉行,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燕主持,華人電影工作者、紀錄片導演楊紫燁簡單介紹《爭氣》拍攝情況,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研究員饒曙光表達了當下紀錄片創作難度高、關注度低的現實情況,號召受眾從多角度看待成功人生,並希望在未來成立紀錄片工作委員會;
2014年12月20日,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舉行了紀錄片《爭氣》學術展映,開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教育創新基金啟動儀式。與會者發表了他們的觀後感。
《當代電影》主編、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皇甫宜川認為本紀錄片是非常好的藝術表達,展現的青年人內心變化給予我們現實的思考;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紀錄片導演張同道表示本紀錄片有高超的藝術把握能力,展現了“一件事,一群人,一種方向”;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陳曉雲就紀錄片的倫理展現和紀錄片對弱勢群體的把握進行了探討;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克認為本紀錄片在美學上展現了一定地高度,以出乎於文化視角的態度尋找了更多人們平日忽視的問題;
《當代電影》雜志社編輯林錦爔認為本片對家庭、社會、教育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紀錄片研究者孫紅雲認為本片超越了音樂劇本身的傳播範圍,是一個行動主義的治療型紀錄片;
文藝報主任編審高小立認為本片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表現了自信、成長與抗爭;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李鎮認為本片是一個故事性強烈的紀錄片,敘事線清晰;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楊宣華就本片的音樂應用展開討論,認為這是一個在音樂塑造上很有追求的紀錄片;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胡譜忠表示本紀錄片敏銳地捕捉到青春的概念,具有強大的教育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秘書長任晟姝也闡明了自己對於電影藝術的觀點以及對於未來中國電影發展之路的展望。
原載: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微信公號 2014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