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小學雞媽媽│蘇美智
第二次看記錄片《爭氣》,這次帶孩子一道看。孩子尚小,我知道, 但難得他主動要求看記錄片,便依了。説實話我有點擔心, 在暗黑映室中每每偷望,但見這小學雞該笑時笑,該肉緊時肉緊, 看來大致追得上楊
大導的敍事脈絡,才慢慢放心下來,然後開始想遠了-- 想像小子漸漸長到可以跟媽媽在光影裡分享悲喜的年齡, 而不必獨沽一味只看幾大動畫公司的熱鬧出品(雖然好看, 但苦在獨沽一味),樂﹗
《爭氣》是奧斯卡紀錄片得獎導演楊紫燁的作品, 記錄香港一班中學生參與《震動心弦》音樂劇的成長歷程。 他們來自多間Band 3中學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是許多人眼中的「雜牌軍」, 但經過一個暑假的嚴緊訓練後,脫胎換骨了。
這片子再看依然感動。子諾的故事大家談了好多, 這位拍攝時方才失明一年的男生,在鏡頭前的自卑和拘謹, 真摯真實(跟他看不清攝影機,省掉被拍攝的自覺有關嗎?), 這也令他最後在台上的勇敢表白,更顯得難能可貴。他説︰「媽媽, 知道你一向易哭,我已經接受了失明這個事實, 很希望你也能早日接受……我失去的是雙眼,又不是掉了性命, 一日有命,很多事情便可以做。」這話贏得很多掌聲和淚水。 面對兒子失明這重大挫折,老練的大人陷入情緒胡同, 反而清澄的孩子先爬起來,還拉大人一把。真要好好學習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是大人的艱難挑戰-- 怎樣忘掉你曾經是個必須呵在掌心的脆弱生命, 連棉被歪了也怕把呼吸蓋過?何時方能克制牽手的衝動, 讓小小的你獨自橫過眼前呼嘯着穿插的車子? 太多信任會否變成縱容、被肆意挪用甚至被踐踏? 錯信幾次之後,才該停止相信?如何撫平錯信的傷心?怎樣信下去, 方才剛剛好?
所以這齣記錄片教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任何一位參與音樂劇的中學生, 卻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的鄺秀芝校長。從一開始, 她已經希望她的學生阿博能參與這場音樂劇,但心情忐忑── 既期待它為這個邊緣少年帶來改變, 又生怕他最終會連累學校和演出團隊。 這小子不只一次毀掉大家投以的信任。
阿博形容自己「愛自由」、「自我」、「怕束縳」, 鏡頭下的一笑一顰自有魅力。相較起來, 鄺校長太樸實也太苦口婆心了,也許更像羅家英版的唐三藏。 但她那些毫不抑揚頓挫的話,卻自有動人處,「我在想, 自己該拿走阿博的壞習慣,還是給他機會。我選擇後者。」「 我們相信你,但你必須知道,這愈來愈艱難了。」
信任好不容易,而錯信確實傷心,但校長似乎沒計較那麼多。 也許她在阿博的失信以外,還看到我們都看不到的--阿博這個人。 常聽很多校長談學業成績談升學談獎項,感謝香港還有無忘初衷、 教書育人的校長。教書,是為了育人。寄望校長老師家長們, 都能趕在落畫前一看這部片子。
大導的敍事脈絡,才慢慢放心下來,然後開始想遠了--
《爭氣》是奧斯卡紀錄片得獎導演楊紫燁的作品,
這片子再看依然感動。子諾的故事大家談了好多,
相信孩子是大人的艱難挑戰--
所以這齣記錄片教我印象最深刻的,
阿博形容自己「愛自由」、「自我」、「怕束縳」,
信任好不容易,而錯信確實傷心,但校長似乎沒計較那麼多。
原載:《明報》201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