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專欄】

我相信,跟我一起買飛入場欣賞《爭氣》的觀眾,一邊看,肯定一邊想起在金鐘的那班年輕人。楊紫燁執導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來得合時;當成年人不明白為甚麼今天的後生仔女「有高床軟枕唔瞓,走去瞓街」的時候,我提議他們不妨買一張戲票入場看看,今天的年輕人,到底是甚麼一個模樣!

其實,說穿了,他們跟你和我的分別不大,青春歲月,誰人未反叛過?未自卑過?遇到困難,不是逃之夭夭,就是發爛渣。朋友之間,今天可以糖黐豆,明天又可以水溝油。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長大之後,又會對今天一班反叛、自卑、懶散及貧玩的年輕一代,嗤之以鼻,甚至口誅筆伐,說甚麼「一代不如一代」的廢話。

《爭氣》最令我有感受的地方,是老師和校長的耐性、愛心,對這班「百厭星」循循善誘,令一齣幾乎爛尾的舞台音樂劇,終於能夠圓滿謝幕。走出戲院,我聽到身後兩位觀眾在討論:「到底有無啲咁嘅老師㗎?」「香港啲大人應該學下佢地啦,淨係識鬧,毫無建設性。」一齣勵志的紀錄片,在這個風風火火的時間推出,無意之間,竟然為這個時代烙下了一個青春印記,跟金鐘的黃色雨傘,遙相呼應。

成年人,請放下成見,去看一次《爭氣》,或者,你會有新的啟發。

原載: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