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訪】金像獎紀錄片導演 楊紫燁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by 黃詠欣

Home / 未分類 / 經濟日報:【專訪】金像獎紀錄片導演 楊紫燁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by 黃詠欣

經濟日報:【專訪】金像獎紀錄片導演 楊紫燁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by 黃詠欣

近期世界的目光,落在我城發起「雨傘運動」的幾個後生仔;與此同時,正在戲院上映的紀錄片《爭氣》,亦見證着一班弱勢學生如何做台好戲。無論對抗的是強權還是主流標籤,新一代迎難而上,身為成年人可作甚麼?「畀機會年輕人最緊要。」曾獲頒奧斯卡的《爭氣》導演楊紫燁如此說。
  這個機會,是由 L plus H Creations 給予的。去年年初,該社企邀請了 80 位來自 4 間 Band 3 中學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學生,參演大型音樂劇《震動心弦》;排練半年後,於去年 9 月在葵青劇院演出,獲得好評。劇中講述城市中少男少女生活頹廢、向錢看,天災忽至塗炭生靈,喚醒倖存者反思生命……。有趣的是,這正對照着現實中發生的一切 —— 一班由起初專注力欠奉、甚至吸煙打架的學生,變得對排戲認真、向父母講出心底話。這場蛻變,精采度不輸台上的演出,由楊紫燁(Ruby)拍成紀錄片《爭氣》。
提醒觀眾放下有色眼鏡
  關於拍攝緣起,楊紫燁說原本只是向 L plus H Creations 提議找一些學生拍下音樂劇排練點滴,直至去年 4 月,她回港看見導師正在幫失明的子諾練歌:「我見他用雙手努力摸着凸起的點字文練歌,他感動了我。」於是,6 月拍板開機,《爭氣》順理成章就以這一幕開場。楊紫燁於 2007 年拍攝關於大陸愛滋遺孤的《潁州的孩子》,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今次換上一個較小、較輕鬆的格局,聚焦另一弱勢族群。
  可是影片絕非一部音樂劇的製作特輯,當中雖不乏學生跟導師們火花四濺的互動,有笑有罵,主菜其實是幾個年輕人的成長歷程,包括一而再被揭發吸煙的阿博浪子回頭、跟父親鬧得很僵的肥然願意讓步、又或原本想 hea 住過活的朱仔找到志向等。這班被標籤為「差生」、「弱勢」的年輕人,對於移居美國多年的楊紫燁來說,他們比美國壞學生乖得多,並不時令人有驚喜:「有個聖匠中學的學生,外表看不出,原來她唱歌很叻。這些 talent,要有心機跟他們傾偈才能發現。」片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提醒觀眾放下有色眼鏡。「他們可能成績稍遜,但何須用『差生』標籤他們?即使他們有一些壞習慣,又何須以此判定其一生的成敗?我想大家多元化地看一個後生仔。」
解開兩代人心結
  《爭氣》中幾個主角因排戲而變得生性,凸顯了現時教育制度的缺口。「你迫他們讀書,若他們不喜歡就不會做,要用一些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去吸引他們讀書。」幸好,片中也見幾個校長出心出力協助學生投入排練。此外,親子關係亦是影片重點,後生仔正值反叛期,跟父母不睦是意料之內;較特別的是,子諾因病導致 1 年內失明,自己從沒為此流淚,在公演謝幕時卻反過來勸母親接受他失明的事實。「起初子諾媽咪不想兒子上鏡,我們一直勸她,後來他看到兒子的改變,尤其是聽見他那番話,也慢慢改變。後來見她,她說買了另一場演出的票,想帶朋友看,因他們不知子諾的情況。」母子心結解開,導演大感欣慰,最後連子諾媽媽也肯上鏡了。「細路仔變乖,一定影響屋企人,所以我將她讚兒子好叻那幕放在最尾。」
  如此故事,可以拍得很催淚,楊紫燁卻刻意避免,並努力將長達 500 小時的錄影片段濃縮成 90 分鐘的影片。「我不想太說教,人物的擺位亦很重要;如果將催淚的場面放在一起,就會太催淚,要有些輕鬆位,然後有些 serious 位。」既有學生在沙灘像重演《那些年》的畫面,又有長鏡頭捕捉子諾媽媽看兒子排練的反應;訪問學生以外,又走進他們的家和學校,讓其親友師長吐心聲,張弛有道,層次亦豐富。
  導演說拍攝時是個旁觀者,鏡頭外卻像個輔導員。「如心光的同學,要帶他們搭車,導師不夠,於是我便跟學生們傾偈,試過有學生哭起來,我問她為何哭,原來是入不到英文班,我便帶她見副校長。」音樂劇公映後,她繼續拍至 12 月追蹤各主角近況,看得出她很上心。「之前拍《潁州的孩子》要 1 年後才能 get over,這次題材沒那麼沉重,而且很有希望,因很多有心人幫他們。」《爭氣》海報得劉德華題字支持,近期又獲張家輝、葉德嫻、吳君如等影帝影后拍短片力讚。後生仔,大人撑你,爭氣呀!(《爭氣》上映中)
———————————
導演眼中 3 少年
 阿博
  片中最搶鏡的,可能是扮型又衝動的阿博。校長曾憂心他會連累其他同學,結果他在排練期間真的兩次被揭發偷偷吸煙,導師要他暫時離隊。幸好他肯反思認錯,並重新認真排練。導演說這百厭仔也有可取之處:「他敢於承認自己做錯,不會隱瞞。」
……………….
 子諾
  失明的子諾表面上很內斂、膽怯,實則他勇於面對逆境:「他在謝幕時說:『我只係盲,唔係冇咗條命。』這種生存的鬥志很重要,他跟很多心光的同學一樣,不會因為失去了一樣東西就要別人可憐自己。」
……………….
 肥然
  不愛讀書的肥然在片中有一金句:「我問那些(讀 Band 1、2 學校的)學生懂不懂乘地鐵,他們說有司機接送,那世界末日要逃命時,他們死定了。」自嘲「張張刀無張利」的他,在音樂劇能自彈自唱,但多年跟父親無話可說,要到公映完才破天荒向對方道歉。「男仔很多都很硬頸,跟爸爸道歉是很大件事。」
﹏﹏﹏﹏﹏﹏﹏﹏﹏﹏﹏﹏﹏
楊紫燁 Profile
  香港出生,1977 年隨家人移居美國三藩市,繪畫及電影製作碩士畢業後,擔任過多部影片的剪接,包括陳沖執導的《天浴》、《紐約深秋》。99 年執導紀錄片《風雨故園》,從 5 個香港年輕人反映回歸心態;2002 年拍《中國一二》寫大陸城鄉差異;《潁州的孩子》聚焦愛滋村、《彼岸浮生》圍繞內地同性戀社群及《仇崗衛士》探討內地化工廠污染問題。現為香港大學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教授紀錄片製作。

經濟日報原文發表於2014年10月16日

Recent Posts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Not readable? Change text.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