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獨家風景:爭氣的孩子

呂書練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只有經歷過傷痛、挫折才能成長。青春令人懷念,不但因為充滿活力,更因為充滿無數的可能,這在正在上映的電影《爭氣》中有很好的體現。 《爭氣》的主角是一群屬於弱勢的中學生,他們分別來自香港唯一的視障學校–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和另外三間被視為「問題」學生較多的中學,他們或因為身體殘障、或因成績欠佳、或因個性缺陷、心理障礙、家庭背景等而產生自卑心理,感覺是被社會忽視或遺忘的一群人。...
《爭氣》導演楊紫燁:年輕人是香港的希望

《爭氣》導演楊紫燁:年輕人是香港的希望

BY Sandy Cheung & Sandy Yip 「一套好的紀錄片可以好動人,亦可以為人帶來希望」。曾憑《潁州的孩子》於2007年摘下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奬的導演楊紫燁最近帶來一套既感動又充滿希望的紀錄片-為社企L plus H Creations去年的音樂劇《震動心弦》拍攝紀錄片《爭氣》,紀錄一班Band3學生如何透過戲劇訓練成長的過程。 由去年4月開始接觸「這班小朋友」,起初,她還未肯定當中有沒有故事,直至見到於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就讀的子諾練歌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楊紫燁,再加上有利希慎基金的支持,以及L plus...

希慎撐學生電影今首映 沈祖堯馬斐森睇《爭氣》

BY 李華華 好多富豪設有家族基金做慈善工作,銅鑼灣大業主希慎(014)貫徹低調作風,大股東持有嘅利希慎基金雖然成立41年,但如果唔係贊助紀錄片《爭氣》,都冇乜人留意。套戲今日首映,講一班中學生透過做一齣音樂劇蛻變,撞正學生們正日夜瞓街爭取真普選,製作公司又請埋中大校長沈祖堯與港大校長馬斐森去睇首映,真係好難唔拉上佔中喎! 唔擔心佔中拖累票房 商界對於佔中,唔係反對,就係避而不談,所以呢排都冇乜公司搞活動,公司管理層都免得出嚟回應佔中。 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Cecilia)知道唔可以一句「no...

《爭氣》鼓舞人心

BY 伍麗微 香港院線一向好少放映紀錄片,即使如奧斯卡得獎紀錄片也乏人問津,只有兩三間戲院肯上。紀錄片曲高和寡,唔得觀眾歡心,院商不敢貿然放映,變相苦了拍攝者,大眾自然更難接觸這類題材。但即將上映的《爭氣》,一反近年紀錄片難入院線的「常態」,十幾間戲院肯放,對紀錄片工作者無疑是一種鼓舞。 《爭氣》不說甚麼大道理,只是簡簡單單紀錄學生排演音樂劇的過程,他們如何在導師的指導、自我的省思中成長、蛻變。...

星島日報:八十中學生《爭氣》 受啟發脫胎換骨

(綜合報道)成績優異的學生,固然受矚目,弱勢學生卻往往被社會輕視,Elsie去年欣賞一個糅合品格與藝術教育的音樂劇《震動心弦》(The Awakening),這部音樂劇由由八十位來自四所被視為弱勢學校的中學生演出,由奧斯卡金像獎紀錄片得主楊紫燁(Ruby Yang)執導的電影《爭氣》,就拍下年輕人演出前後的蛻變歷程。...

《爭氣》首映禮

《爭氣》首映禮於10月7日晚在圓方The Grand戲院隆重舉行!一眾名人、校長、老師、主角及家長到場支持電影上演。 特別鳴謝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為當晚盛況作現場記錄及報導。請到電影《爭氣》的Facebook Fan...

紀錄片名導楊紫燁 在教育的死水中進行反思

By 嚴尚民 《爭氣》這齣紀錄片真的戲如其名,寧舍爭氣。美籍華裔導演楊紫燁(Ruby)透過她那冷靜、沒有經過刻意經營的鏡頭,呈現了香港社會主流價值觀下,一班「被標籤」為競爭力不夠、能力低和沒前途的年輕人,如何群策群力,通過連月的訓練後,在舞台上表演音樂劇,展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一面,教觀眾反思所謂「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爭氣》奧斯卡的鏗鏘集

by 張山地 其實我好鍾意睇鏗鏘集,偶爾會看得動容,容易把我弄哭或「一泡眼淚」的程度不遜於任何的催淚劇情片,比劇情片更容易動容,只因為真實。 最近讓我動容的是由奧斯卡導演楊紫燁所執導的《爭氣》,紀錄一班於Band 3中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去年因參與音樂劇《震動心弦》的成長蛻變。也許是因為導演有名氣的關係,又也許片名由天王劉德華題字的關係,又也許是利希慎基金的關係,使《爭》能夠打入主流劇院,作公映。片內,紀錄了一班孩子爭氣的過程;片外,我希望能藉此片,讓更多人愛看香港的紀錄片,往後的也能在主流戲院裏能欣賞得到。 不是天生的失敗者...